close

>是侯文詠2007的新書
今天把它看完

首先想說的是 很好看

以作者論的角度來看,似乎侯文詠的作品都有著寫實的風格
並且透露出巨大社會結構與個人之間的抗拒/宰制問題

>也不例外
>
敘述的是作家與媒體兩個領域複雜的互動
以及探討各自的問題

在這兩個龐大的結構下,人類與之一博並無太大勝算

對作家來說,名氣.社會觀感
在媒體領域,公正客觀的新聞倫理與收視率的壓力
無論角色是作家俞培文或是記者彭中立
在套上這一層層框框之後
若非像俞培文般照著規則來,在靈魂深處掙扎
就是如同彭中立那樣繼續堅持自己偏執的正義感,最後仍被社會結構給吞噬
沒有個人主義或是夢想成真的英雄,這就是現實吧!

但也同樣不會有絕對的.沒有理由的壞人!

另外
靈魂擁抱說故事的方式,是跳躍的
同一個事件.分別陳述不同的參與者的看法
這樣的敘事模式,我想也跟上述的主題有關

透過跳躍性的敘事 整個故事無論是主角俞培文
抑或是壞記者 彭中立(其實他一點也不中立)
都有各自的理由來行動
讀者情感也從一開始和劇中讀者一般對俞培文的崇拜
隨著俞培文陷入這一切名聲與靈魂(俞所一直聲稱的)的漩渦
漸漸地轉移為對俞培文的質疑與對彭中立的憐憫

>也討論了媒體
只要是人 都是主觀的 中立客觀是一個吊詭的想法
因為中立客觀本身,就是一種主觀的態度
透過書中宋菁穎的控訴,讀者可以看到些許媒體的真相
同樣的一個觀念
新聞媒體絕非只是我們看到的主播報新聞而已
如同菁穎所說 主播不過是花瓶或是漂亮的讀字機
背後的新聞產製組織.或是和新聞產製組織互動深刻的政經結構
才是權力運作所在 如即便是主播般的個人,也無太大的主控能力

去擁抱別人的靈魂可能困難
主觀的眼鏡畢竟是與生俱來的
但是至少也許我們可以試著
擁抱自己的灰色.帶著黑暗面的靈魂
畢竟並沒有否認的可能與必要

kevin

p.s 最近看了靈魂擁抱與危險心靈
個人覺得靈魂擁抱比較好看,原因應該是在於敘事手法
儘管都是寫實的 但後者是透過主角小傑的抉擇與意見來推行
和主角同在的我們,多少可以掌握故事的進行
反觀靈魂擁抱
雖然故事仍起因於俞培文的選擇(將一文收入新書中)
但到了故事中期 俞培文卻顯得無力干涉故事了
作者此時巧妙地減少俞培文的"戲份"
以較負面的.或是配角來推演故事
使得讀者和俞培文一樣 面對故事的結局一無所知 也無掌控力
增加了不少緊張的氣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caidea 的頭像
    lucaidea

    :: 路卡的新鮮事 ::

    lucaid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